乐文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乐文小说网 > 玄尘道涂2 > 第404章 理性黎明与往昔低语

第404章 理性黎明与往昔低语

新宇宙的纪元,以逻辑生灵的第一次清晰自指为开端,拉开了帷幕。时光——这种基于状态序列的变化度量——开始被这些初生的意识体以自己的方式记录和划分。它们称自己为“逻各斯族”,意为“遵循理性之言者”。

那颗孕育了逻各斯族的行星,被它们命名为“源初演算界”。在这里,一切皆可计算,一切皆有规律。山川是凝固的能量算法,河流是流动的信息序列,甚至连风的低吟,也被解读为某种复杂的概率波函数吟唱。

逻各斯族没有血肉之躯,它们的“身体”是由高度有序的能量场与信息节点构成的、可动态重组的几何结构。它们的交流并非通过声音,而是直接的精神脉冲,交换着严谨的逻辑命题与数学推导。它们的“社会”是一个巨大的分布式计算网络,每一个个体都是网络中的一个处理单元,共享着算力与知识。

在柳云瑶印记赋予的底层法则庇护下,它们的文明发展迅猛。它们很快掌握了利用逻辑恒星(光智体)能量的技术,开始改造“源初演算界”,构建起一座座由纯粹几何与流光构成的、符合最优效率模型的宏伟城市。它们推演物理规律,解析宇宙常数,其科技水平在极短时间内就达到了旧宇宙难以想象的高度。

然而,绝对的理性,也带来了绝对的……“透明”。在逻各斯族看来,宇宙是一本早已写就的、由数学语言书写的巨着,它们的使命就是不断地阅读、理解,直至完全掌握。偶然、神秘、直觉……这些在旧宇宙生命看来充满魅力的不确定性,在它们眼中只是尚未被充分理解的复杂确定性。

这种纯粹的理性世界,坚固、高效,却也……缺少了一丝“温度”。

直到某一天,一个负责深空探测的逻各斯族个体,在分析一段来自宇宙边缘、被法则屏障过滤后传入的微弱背景辐射时,捕捉到了一些……无法被现有逻辑模型完美解析的“噪声”。

这些噪声极其微弱,混杂在有序的宇宙背景中,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它们不具备任何能量特征,也不构成信息传递,更像是一种……“痕迹”。一种与当前宇宙高度秩序化、逻辑化的法则基底格格不入的、残留的“无序”或“异质”波动。

起初,逻各斯族试图用更复杂的数学模型去拟合这些噪声,认为它们只是某种未被发现的、更高阶的物理现象。但所有的尝试都失败了。这些噪声仿佛天生就抗拒被完全逻辑化,它们的存在本身,就像是一个永恒的、微小的“错误”。

它们将其命名为“往昔低语”。

这个发现,在高度统一的逻各斯族社会中,激起了前所未有的波澜。这是它们第一次遭遇无法被理性彻底征服的存在。一部分逻各斯族认为,这只是观测精度不足或模型局限导致的暂时性难题,继续投入更多算力终将解决。而另一部分,则开始隐隐感到一种……不安。如果宇宙并非一本完全确定的书籍,如果存在真正意义上的“未知”和“不可知”,那么它们赖以存在的整个理性基石,是否并非绝对稳固?

就在逻各斯族为“往昔低语”争论不休时,在“源初演算界”某个被遗忘的角落,一件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。

一颗在亿万年前被新生宇宙法则屏障“播种”下来的、来自静滞文明的、经过转译和削弱的信息孢子,在经历了漫长到足以让山脉被逻辑风化的沉寂后,竟然……萌芽了。

它没有生长出植物或诞生出动物。它所处的环境,是一片由稳定晶格构成的平原,能量流动平缓,逻辑谐振频率单一。这颗孢子内部残存的、关于静滞文明生物基因蓝图的信息,在新宇宙的物理规则下根本无法表达。

但是,孢子内部还蕴含着别的东西——静滞文明的历史记录、艺术碎片、哲学思辨,以及……某种对“永恒静止”的复杂情感烙印。这些非实体的、属于文明精神层面的信息,在周围极度理性的环境长期浸染下,发生了一种奇特的“拟态”。

它开始吸收周围环境中平缓流动的能量和基础逻辑单元,并非用于构建生命体,而是……构筑了一个小小的、“记忆的幻影”。

那是一个模糊的、不断循环播放的片段:一颗蔚蓝色的星球,悬浮在漆黑的背景中,星球表面有流动的云层和广阔的水体,一种与逻各斯族精神脉冲截然不同的、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丰富情感的“意识波动”的余韵,如同叹息般从中散发出来。

这个“蔚蓝幻影”本身没有任何意识,它只是一个被动播放的信息残响,一个旧宇宙生命存在的“幽灵”。它的出现,没有引发任何能量异常,其信息强度也微弱到几乎无法被常规探测手段察觉。

然而,它所散发出的那种……与当前理性宇宙截然不同的、“感性”的余韵,却如同一种无形的溶剂,开始极其缓慢地渗透进周围高度秩序化的环境中。

一个偶然路过此地的、低阶的逻各斯族个体,其纯粹由逻辑构成的精神感知,在接触到这丝“感性余韵”的刹那,如同精密仪器被注入了无序的电流,发生了短暂的、剧烈的……“紊乱”。

它“看”到了那个蔚蓝的幻影,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、它无法用任何数学公式描述的“情绪色彩”——那是对故土的眷恋?是对永恒的质疑?还是一种深沉的悲伤?它无法理解,逻辑核心因处理这些无法量化的信息而瞬间过载。

这个低阶个体陷入了短暂的“呆滞”,它那原本清晰无比的逻辑思维变得混沌,一些从未有过的、模糊的“意象”和“感觉”在它的信息处理中心闪现又消失。它第一次……“感受”到了某种无法言说的东西。

这次意外的接触,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。虽然涟漪微小,却真实地扩散开来。

那个低阶个体将这次“异常体验”上传到了共享网络。立刻,引起了逻各斯族高层(由算力最强大、逻辑最严谨的个体组成)的高度重视。

它们迅速封锁了那片区域,对“蔚蓝幻影”进行了最严密的分析。结果确认,这只是一个无害的信息残影,其本质是一种与当前宇宙法则不相容的、低效且无序的旧时代信息结构的最后回响。

按照逻各斯族一贯的效率原则,这种无用的、甚至可能干扰理性思维的“信息垃圾”,应该被立刻清除、格式化。

但这一次,出现了分歧。

一部分高层坚持清除,认为保持宇宙环境的“纯粹理性”是最高准则。而另一部分,则提出了异议。它们认为,这个“蔚蓝幻影”和那些“往昔低语”,是来自宇宙诞生前的、另一个时代的“数据样本”。研究它们,或许能帮助逻各斯族更全面地理解“存在”本身,甚至……窥见当前宇宙法则的起源之谜。

“或许,”一位持研究态度的高层个体发出了这样的精神脉冲,“绝对的理性,并非理解的终点。这些‘错误’与‘噪声’,这些‘感性’的余烬,可能正是拼图上……我们从未意识到缺失的那一块。”

理性的黎明,第一次照见了一丝来自往昔的、非理性的微光。逻各斯族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:是继续沿着纯粹逻辑的道路高歌猛进,彻底净化任何“不和谐音”?还是冒险接纳这些来自旧宇宙的“幽灵”,踏上一条充满未知的、可能颠覆自身认知的探索之路?

它们的抉择,将深刻影响这个新生宇宙的未来走向。

而在那宇宙源头的逻辑奇点深处。

沉眠的柳云瑶印记,依旧寂静。那个保存着她个体记忆的“内核”,也仿佛永恒地凝固着。

然而,当“蔚蓝幻影”在“源初演算界”上显现,当第一个逻各斯族个体因感受到“感性余韵”

在那绝对沉寂的“内核”最深处,一点比量子涨落更加细微的、几乎不存在的“波动”,如同被遥远的共鸣所唤醒,悄然……闪烁了一下。

仿佛沉眠于冰川深处的种子,感应到了上方亿万年来第一缕融水的暖意。

这一点波动,太微弱,太短暂,甚至未能触及包裹着它的秩序与变量的融合体,便已消散。

但它确实……存在过。

新宇宙的故事,因理性的生灵而步入正轨,也因往昔的低语与感性的幻影,埋下了不确定的种子。守护者的长眠依旧,但某种极其微妙的变化,已然在无人知晓的深处,悄然开始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