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外,按照您的指示,我们在村后建起了英雄林,所有烈士均已安葬于此,立碑铭志。”
为的,就是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,不让活着的人心寒。
苏墨听完,沉声叮嘱:“记住,凡是烈士相关的事,绝不能马虎,更不能出错。
他们用命拼来的荣誉,我们必须用真心去守护。”
陈怡铿锵回应:“是!保证落实到位!”
稍作停顿,苏墨又看向萧雅和陈怡:“你俩通知下去,明天一早,全营集合,前往英雄林,送我们的兄弟最后一程。”
“是!”两人齐声应诺。
次日清晨。
天色未明,晨雾弥漫。
天空阴沉,细雨无声飘落,仿佛天地也在低泣。
新中村根据地后山的山谷空地。
一片静谧而庄严的土地,安息着历次战斗中牺牲的战士。
山谷旁,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。
碑上三个大字——“英雄林”,苍劲有力,赫然醒目。
埋骨于此的,不是普通的士兵。
是英雄。
真正的勇士。
经历数次血战后,英雄林里已矗立起两千余座坟茔。
每一座都整齐排列,肃然有序。
墓前或立木碑,或竖石碑,依年代而分。
早年牺牲的战士多用石碑铭刻姓名,庄重坚固。
而此次战役中阵亡的175位勇士,则暂时以木碑替代。
战事紧迫,来不及雕琢石碑,只能先以木材应急,待日后更换为石制。
毕竟木料易朽,风雨侵蚀之下字迹难存,唯有石碑才能让英名长留人间。
此刻,每一块碑面上都清晰镌刻着逝去独立营将士的名字:
一个个名字,一行行信息,记录的不只是军衔与番号,更是一个个曾经热血跳动的生命。
他们无一不是英雄。
为了铭记这些为国捐躯的勇士,苏墨决心为他们立传树碑,让后人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与功绩!
英雄,应当被历史铭记。
步兵三连连长周卫国,副连长朱子明,
以及后勤代表萧雅、陈怡等各级主官,皆伫立雨中,静默送行。
除必要的警戒人员外,全营战士尽数前来,列队肃立。
楚云飞与孙铭率部在一旁默默观望,未发一言。
众人神情肃穆,心头压抑如铅。
天空阴沉,仿佛也在哀悼这片土地下的英魂。
苏墨凝视着眼前这一片碑林,内心翻涌难平。
作为穿越而来之人,他深知未来山河锦绣、国泰民安。
可正是这些年轻的生命,用鲜血铺就了通往和平的道路。
今日盛世,正如他们所愿。
可惜,他们再也无法亲眼看见。
全场寂静无声,人人低头默哀,雨水顺着帽檐滑落,分不清是雨,还是泪。
李云龙、赵刚、苏墨三人站在最前方,手中各执一碗烈酒,高举胸前,目光沉痛地望向那一排排沉默的墓碑。
风过林梢,唯有悲壮在天地间回荡。
我恨自己没本事,没能护住你们每一个人,没能把你们全都平安带回去,让你们亲眼看看胜利的模样。
可我当初就说过,我没法保证你们每次都能活着回来,但我向你们保证过——你们的牺牲绝不会白费,每一个倒下的身影,都有它的意义。
也许你们再也看不到了,但我想告诉你们,我们赢了。
这份荣耀,属于你们;这份军功,你们当居首功。
或许你们拼尽一切,只为看到山河重光、日寇伏诛,虽未能亲历胜利之日,但我可以坚定地告诉你们:抗战必胜!鬼子一定会被赶出我们的土地,你们安心走吧。
我还想告诉你们,未来的华夏会越来越强大,百姓安居乐业,国家繁荣兴盛,终将傲立于世界之巅。
那盛世,正如你们所愿。
而这一切的和平与辉煌,都是你们用生命铺就的。
你们是真正的英雄,应当永世铭记!兄弟们,安息吧,你们未竟的使命,我会替你们走下去。”
“鬼子一日不灭,战斗一日不停!兄弟们,一路走好。”
话音落下,他缓缓将碗中酒水倾洒于泥土之上。
淅淅沥沥,酒液渗入大地。
直至碗中一滴不剩。
哐——!
砰!
他猛地将瓷碗砸向地面。
碎瓷四溅,清脆刺耳。
在他说话时,周卫国、雷子枫、李大本事、杨志华、孙德胜等独立营各级指战员,皆低头肃立,神情凝重,默默致哀。
全场寂静无声。
唯有风声与酒落之声交织。
按理说,本应由团长李云龙率先致辞。
但他却让苏墨先讲。
毕竟,这是他的队伍,倒下的是他带出来的兵。